参考文献 References
[1] 舒兴盛,艾小娇,刘文娟,等.“一体两翼”训练体系助力培养创新型基础医学研究生[J].基础医学教育,2024,26(09): 807-810.
[2] 冯巍巍,黄桂柳,黄赞松.培养创新型医科研究生应重视医学人文教育[J].中国医药科学,2016,6(15):50-54.
[3] 王炜.医学研究生医学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、原因及对策[J].医学与哲学(A),2016,37(11):85-87.
[4] 周萍,董晓先.医学研究生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[J].广州医科大学学报,2017,45(04):66-69.
[5] 曹静敏,谢波,孙晓娈,等.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性分布的研究[J].现代医学,2022, 50(06): 755-759.
[6] 乐丽霞,徐春娟,何晓晖.旴江医家医德风范对当今医学生医德培养的启示[J].江西中医药,2024,55(08):1-4.
[7] 杨萱,孙建平,杨旭.现阶段医德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[J].中华医院管理杂志,2005,21(03):18-19.
[8] 左婵娟,左志德.学术责任的价值取向思考[J].科教文汇,2016,371(35):115-117.
[9] 徐宸桢,吴嘉雯,谢颂平,等.临床医学研究生对医患沟通能力的认知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[J].卫生职业教育,2022, 40(17):122-124.
[10] 任素娟,薛坤.标准化病人在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及优化策略[J].卫生职业教育,2024,42(13):66-69.
[11] 付桂军,齐义军.导师团队协作机制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——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级学科建设为例[J].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(教育科学版),2023,36(01):17-23.
[12] 周陈晨,胡业勋,王彦博.新医科战略下医学人才培养的法治教育重要性解析[J].四川大学学报(医学版),2022, 53(01):58-62.
[13] 丁国建,徐晓亮,程风春,等.专业学位医学硕士研究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[J].中国继续医学教育,2020,12(15): 63-65.
[14] 陈蔚然,唐妮.“三全育人”视域下医学研究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的思考[J].卫生职业教育,2024,42(16):135-138.
[15] 赫媛媛,张社争.影响女研究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及对策[J].新西部(理论版),2016,15(10):139-141.
[16] 李嘉慧,马时敬,周静,等.医学院校在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认知情况调查研究[J].中国继续医学教育,2024,16(11): 108-112.
[17] 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[J].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,2009,(23):18-19.
[18] 薛永志,王欣欣,张学明.“五育”并举提升基础医学研究生育人质量的探索与实践[J].华夏医学,2024,37(02):238-242.
[19] 梅露露,李萍,李秀凤,等.医学院校本科新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及分析[J].卫生职业教育,2021,39(14):50-51.
[20] 刘雪萍,梁振涛,王琦,等.“立德树人”背景下基础医学课程人文育人体系的构建研究[J].大学教育,2024,(15):113-116.
[21] 罗晶晶,郭英惠,张荣,等.医学实验中实验动物伦理现状调查与反思[J].基础医学教育,2023,25(05):415-418.
[22] 李春令,刘增祥,温成丽,等.基于3R原则探讨动物实验中人道终点的判定与应用[J].药学研究,2023,42(10):825-829.
[23] 马静,黄宇平,王海鹏.新时代医学生人文教育的思考与探索[J].中国继续医学教育,2024,16(17):159-162.
[24] 康红蕾,吴任慰.医学院校研究生“课程思政”建设的探索与实践[J].福建医科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21, 22(06): 71-75.
[25] 赵海录.新疆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[D].新疆医科大学,2015.
[26] 吴涛,毕灶妹,童小云,等.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自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[J].中国医药科学,2021,11(18):156-159.
[27] 訾丽丽,陈国华,冯桂芝.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医药类专业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建设研究[J].卫生职业教育,2024, 42(03):4-7.
[28] 许玲玉,陈晓兰,黄赞松,等.医科院校研究生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[J].科教导刊(上旬刊),2020,(22):81-82.
[29] 孟浩杰,蒋佳怡,张名仪,等.人体解剖学与医学人文教育相融通的课程思政研究[J].南京医科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20,20(02):180-183.